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破“7”闹乌龙,央妈怒了!

2016-12-29 23:39:20  经济观察报 

2017年要来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似乎也要奔“7”了——那道绕不开的整数关口,谁最放不下?

目前为此,这仍是一个谜。12月29日,此报价为6.9497,离岸人民币盘中最高报6.9880,距7仅一步之遥。即期人民币对美元报6.9547,微涨两个基点。交易员预计,年内剩余几天,汇价或将维持目前水平运行。

但就在12月28日晚间,市场预演了7时代场景,虽说那是一个“乌龙”。起因是“报价出错”,当晚彭博提供的报价显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了“7”。此消息瞬间被诸多国内财经媒体传播。

央妈在第一时间予以澄清。其在晚间23点48分在官方微博上称,12月28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汇率在6.9500-6.9666元区间平稳运行。但却有个别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整数位心理关口”,对此行为表示谴责,并保留进一步追究责任的权利。

与其说央妈怒了,不如说央妈传递了一个保“7”的隐秘信号。至少在年内,央妈有能力支撑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在“7”之内。问题是,2017年呢?怎么守?为何守?守得住么?

本无“铁底”,何来死“守”

回眸过去,“贬值预期”无疑是贯穿2016年中国金融市场的热词,看看吧: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年内贬7%,离岸人民币贬5.45%。

具体而言,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12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4936降至6.9312,贬值约6.7%。与2015年12月31日相比,截至2016年12月16日,人民币兑CFETS、BIS与SDR货币篮的汇率指数各自贬值了5.9%、5.3%与3.1%。

掐指算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可谓层层递进。6.5与6.6分别维持了五个月和三个月,之后的6.7、6.8、6.9之关口则逐月突破。

其路径如下:以月平均汇率来看,1月至3月,前三个月为:6.5527、6.5311、6.5064;5、6月依次为6.5315;6.5874;其中,四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汇率比值最高,为6.4762;此后,6.6守了三个月,如7、8、9月,分别是6.6774;6.6474;6.6715;10月破6.7、11月破6.8、11月24日(西方感恩节)破6.9关口。目前的中间价在6.94位置上下横盘波动。

如此“贬值预期”会不会跨年至2017年?更甚者,新年将至,居民个人5万购汇额度将刷新,贬值压力不容小觑,加之,债市异动,流动性趋紧,违约事件频发,央妈亦难免有些不淡定。或者说,这道整数7的心理关口反而让央妈有些过不去了。

为什么在破“7”与否的问题上,我们如此纠结与揪心?

一旦突破心理关口,市场贬值预期会否“泛滥”进而令汇率进一步承压?资本外流?那或是监管层不想看到的结果。

原本并无“铁底”,按照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的话说,没有任何一种价格是必守的,主要看市场或不同经济体对汇率波动承受度如何。像日元,一个月就贬了16%左右。就此而言,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并不大。也许市场主体需要学会适应汇率的波动。当然,企业与个人正确的做法或方向是:中性态度摆布资产或制定汇率策略,以锁定汇率风险,无惧市场变化;最终等待标的物向上波动的机会。

“目前看,换汇可能是正常的做法。方向上没有问题,只是时间点的好与坏。但相信央行在一定节奏下,可以控制汇率贬值幅度。与此同时,决策层祭出的措施更多是‘外汇管控’。当然,在此过程上,可能会看到国际化进程受阻的风险在增加。”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说。

值此特殊时点,也有人建议缩减个人5万美元购汇额度,以减缓汇率贬值及中国外储缩水压力;谢亚轩就此提出六个“不必要”:

首先,5万美元购汇总量并不大,对外汇市场的冲击力有限,不必要限制;其次,个人5万美元购汇政策的初衷是经常项目业务“便利化”,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下不必要限制;再者,部分个人5万美元购汇事实上属于资本和金融账户交易,但仍无悖于“藏汇于民”的政策导向,不必要全面限制;再次,个人5万美元购汇对于中长期的外汇市场建设有积极意义,不必要限制;另外,3万亿美元并非外汇储备底线,不必要因此限制个人5万美元购汇;最后,当前如果限制个人5万美元购汇只会引发恐慌,可谓得不偿失。

就汇率政策趋势来看,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政策信号是“稳”。对此,谢亚轩分析,“完善汇率形成机制”VS“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意味着,2017年不会有汇率方面的重大政策调整,就是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波动,“一步到位”说可以歇一歇了。

关键要素变了……

然而,稳中求进并非易事,尤其汇率。因为,关键要素变了;包括那个市场变盘快,波动大的猴年之猴性似乎并未远去。

某些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货币攻击模式恍如重现——当然,没有人会怀疑中国抵御货币攻击的能力。按照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的话说,中国经济基础仍好,新经济崭露头角,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其次,国际收支健康,经常项目顺差,外国直接投资持续流入;再者,财政赤字很小;第四,利差优势,境内利率普遍高于境外;第五,外汇储备庞大。因此,“人民币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高占军认为。

不过,这其中的一些支撑要素正在发生变化。诸如,利差优势在减小,外汇储备在缩水。包括另一重要变因是“投资回报率的下滑”——这可能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深层次原因。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明认为,考虑到利差收窄、投资回报率下降、金融风险显性化等因素,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依然会面临贬值压力。不过,基于美元指数上升空间有限,到2017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贬值至7.3左右,这意味着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有6%左右的贬值空间。

在富拓外汇(FXTM)中国市场分析师钟越看来,不同于此前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在美元大幅走强影响下发酵,近日离岸人民币刷新历史新低主要是受到近期中国国内长期利率快速下行,中美利差再度缩小的影响。近几日在岸人民币走势较为稳定,中国央行存在年末维稳的意愿,不过即使接下来人民币汇率跌破7.0也在预期之中。

“因为‘7’并非一个底线,反而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最好窗口期,因为贬到一个合理位置,可以针对美联储明年潜在的三次加息起防御作用,抑制资金的外流;再者让人民币贬值到位,待美联储加息落定,人民币反而有升值空间,吸引国际资金的流入。” 钟越称。

而在此过程中,增长与稳定难两全。伦敦政治与经济学院副教授金刻羽就认为,增长分为由基本面改善带来的增长以及低利率为支持的信贷扩张带来的增长,后者以牺牲金融稳定性为代价换取的。“目前中国可能已经出现类似后者的特点,即以债务煽动增长,而忽视了金融稳定的风险。由此延缓了更持久和健康的改革驱动型增长。”

放眼未来,高占军解释,只有抛开各种外来压力,不那么在意短期汇率水平的变化和波动,让市场多发挥作用,同时一心埋头于规则和机制的建设,并遵之适当干预,久之,信誉自成。在稳定预期的同时,适应人民币波动率的提高,并在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自由化之间,做好平衡。

如此,在“7”或其他的下一个关口问题上,“守”与“不守”、“怎样守”也许并无答案。但投资者还是需要甄别:在人民币资产重估、国内外金融生态环境重构的背景下,重新配置资产的时间窗口节点是什么?有多久?

分享到:
点击推送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