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恐怕是陷入“造假魔咒”了。继高田“杀人气囊”、神户制钢和三菱综合材料子公司数据造假后,日本制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碳纤维巨头东丽旗下产品的又一数据造假事件,将近日丑闻缠身的日本制造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28日,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召开发布会,承认旗下生产轮胎的子公司Toray Hybird Cord Inc.存在数据造假行为。内部调查发现,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该子公司有149例不当处理数据的情况,向轮胎厂商等13家公司供应了不符合承诺标准的违规轮胎增强材料。
东丽公司称,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供汽车轮胎、导管和皮带使用的纤维增强材料,共计约400吨。虽然东丽是新版波音777飞机的独家碳纤维供应商,但此次涉及数据造假的产品中并不包含飞机使用的纤维增强材料。
东丽否认此次造假事件是有组织地进行篡改数据,并称无其他参与者,而是该公司子公司品质保证室两任室长滥用负责人职权,在检查成绩书的批准阶段进行了数据篡改。东丽社长日觉昭广表示,若没有曝出神户制钢的数据篡改问题,东丽也不会公布子公司数据篡改一事。
日本制造是怎么了?自从高田“杀人气囊”开始,日本制造就进入了“水逆期”,频频曝出造假事件。
其次,日本制造业企业目前面临着熟练产业工人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今,日本工厂派遣工、临时工数量明显增多,企业招熟练工越来越难。目前,日本劳动力短缺水平居历史高位,熟练员工严重不足,只能靠临时工“以次充好”,完成艰难而需要技能的工作,一些毫无经验或没有技术资格认证的人也能够被派到前线滥竽充数。前段时间被曝的日产汽车和斯巴鲁汽车使用无资质质检人员、质检造假长达数十年的造假丑闻,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等级森严的日本企业文化中,官僚化作风十分严重。管理人员埋头纸上谈兵、通过各类经过加工的报告了解企业运转情况,很少到一线去真正实地考察工作。长期脱离工作前线,导致无法提出切实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进一步加剧盈利水平下降的问题。
而东芝长达八年的财务造假、三任社长参与其中的事件,也不难看出日本制造的“企业家精神”正在丧失。二战后,日本制造腾飞,索尼、本田等一系列日本品牌的不断崛起,依靠的是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等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企业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管理人多是职业经理人,他们早已脱离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是减少亏损、压制丑闻、维稳股价。